作品查询
工艺美术师
首页 >工艺美术师 >学术观点
工美人物 褒功计划 职称评审 学术·文化
新时代浅论玉雕器皿创作新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15 22:55:17      来源:工艺中国      分享:
受玉文化的影响,中国创作出了各种精美绝伦的玉器,被称为王者的玉雕器皿备受推崇。作为反映生活的玉 雕器皿,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创作也因文化审美变化而变化。时下,市场环境、消费者心智、信息传播都在发生着巨大 的变革,在新时代,玉雕器皿如何创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笔者旨在结合自己创作 和制作玉雕器皿类玉器的经验,浅论玉雕器皿创作,重构笔者玉雕器皿作品竞争力。

       中国玉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玉文化文明贯 穿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爱玉、崇玉而又 敬玉。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么热爱石头, 玉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中国人对玉石的 爱在世界上是非常独特的。玉是人类东方文明道德 与精神的高度体现,玉以丰蕴的文化内涵,融入中 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传统文化之中。受玉文化的影响, 中国创作出了各种精美绝伦的玉器。在各种玉雕工 艺品中,玉雕器皿以其创作最耗时、工艺要求最高而著称。玉雕器皿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明莹净洁的选料、稳重典雅的造型、朴茂清新的纹饰和玲珑剔透的雕琢而著称于世。

       时至今日,玉雕设计仍然被讨论与探索。归根 结底,是因为它具有不菲的价值,并且其价值在需求的不断变化中,衍生出了一个丰富多彩多元化的玉雕市场。除了纯粹地讨论玉雕设计美学,更多的试图找出玉雕设计中最能导致价格增长的那部分价值所在,找出其价值所在,是以明确一件玉雕作品出处和市场价值为前提。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玉雕器皿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对繁荣玉都器皿的工艺美术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玉雕器皿的由来

      作为一个玉雕器皿创作者,论证玉雕器皿的创新,不得不提一下玉雕器皿的由来。“玉雕器皿”在汉字语法结构上是名词性偏正词组,这里面主题是器皿,玉雕是玉雕器皿实现的手段或者技术。谈玉雕器皿就有必要谈玉雕器皿的前身,玉雕器皿是借鉴了中国的生活器皿,主要是中国的陶瓷和青铜器类的器皿,由此融汇变通发展而来。生活中的器皿,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为了方便人类生活的需要而被创造的,同时器皿的被创造又来源于生活。

       众所周知,陶瓷器皿的出现早于青铜器皿的出现,陶瓷器皿是古代人民无意间的发现,最早时期陶制器皿以饮食器、煮器、盛器为主,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受早期陶瓷器皿的影响,早期的玉雕器皿装饰元素简单、朴素,但具有强烈的图腾意识,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陶器产业出现了中国五大名窑的陶瓷产业格局。在中国陶瓷史上,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凝聚在这些陶瓷器皿里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里。陶瓷器皿的发展也反映着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并一直延续,时至今日依然被沿用着。

       青铜器皿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取得的科技成果。青铜器皿因为青铜的可塑性,其表现的形态相较于陶瓷器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和玉雕器皿一样,都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匠,以及工匠把握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艺的能力和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运用。伴随着科技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玉雕器皿的材料从古代的陶土、金银器、瓷质品、青铜等扩展到玉石等材质。从古代象征身份品德的玉,玉器器皿的出现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二、玉雕器皿与审美的关系

       相较于陶瓷和青铜器皿,玉雕器皿一样源于生活器皿,但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和价值。玉雕器皿始于商周,盛于明清。清代乾隆皇帝笃爱玉,专设如意馆广纳玉匠妙手琢制。薄胎鼻烟壶、龙纹玉雕瓶、白玉簋等都是御用器皿的代表,象征着皇家的身份及品位。

       俗话说,“解石为印,琢玉为器。”在众多精美的玉器工艺品中,器皿造型的玉器被称为王者,是玉雕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大项,具有王者风范。作为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统一体,玉雕器皿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又反过来丰富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玉雕器皿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多是装饰所用。人类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神文化也在发展,不断促使玉雕器皿造型和装饰产生变化。人民通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诉求创作出符合自己精神需求的玉雕器皿,玉雕器皿装饰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追求生活品质的今天,玉雕生活器皿迎来 一个辉煌的时代。

       玉雕器皿造型特殊,功能作用多样,技艺结构完整,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气派。在玉雕行业,曾有“器皿是玉器的正宗,体现着玉器工艺中多样而又完整的技艺结构”的说法。确实,玉雕器皿类玉器是玉雕行业中最消耗时间和最难以创意的门 类。纵古观今,经典的玉器器皿造型无一不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材质、设计、制作三要素 的有机结合。器皿的造型反映着文化审美的价值取向,它是宫廷玉文化的延续,其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发展至今,表现形式是在继承传统美学的思想下,应有更高的造型艺术追求;它们的造型和纹饰在继承古代传统的过程中延续和发展着,不仅仅是作品“质与形、意与工”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力求表现超越形之外的神韵。

       三、新时代,玉雕器皿创作新思考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趋缓,消费者心智也在发生变化,玉雕传统的手工技艺开始遭遇机雕等机械化生产的挑战,加之优质玉石资源日益匮乏,中国玉雕器皿将何以为继,这个问题困扰着作为玉雕器皿创作的笔者。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国人的个体意识、个体价值在进一步觉醒,现代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玉器器皿艺术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向适合当下消费市场环境转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这个时期,玉雕器皿早已脱离了使用的价值,“超越实用”成为玉雕器皿的新选择。人民对玉雕艺术创作的精神性、审美性的自觉追求,赋予了现代玉雕艺术比传统玉雕艺术更具魅力的人文精神价值。同时,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号召,都使得中国玉雕艺术走向本土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时至今日,玉雕器皿的设计与创作仍然被讨论与探索。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具有不菲的价值,并且其价值在需求的不断变化中,衍生出一个丰富多彩多元化的玉雕艺术市场。除了纯粹地讨论玉雕设计美学,更多地试图找出玉雕设计中最能导致价格增长的那部分价值所在。找出其价值所在,是以明确一件玉雕作品出处和市场价值为前提。未来玉雕艺术的发展,和新时代消费者的兴趣爱好、个人情怀、审美观和艺术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市场变化、消费者变化、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情况下,重构玉雕器皿作品竞争力是关键。这个行业永远不缺少梦想家和实干家。

       每个人所有走过的路,成为他的信仰。在市场发生大局变革的大背景下,勤劳智慧的镇平玉人毅然寻找新的着力点。一个合格的玉雕器皿件创作者应该在坚守中寻找突破,在突破中寻得生机。只有潜心研习创作,提高自我认知,研究好当下消费市场的需求,才能创作出受欢迎的玉雕器皿件作品。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点做探索:

       1. 一件玉雕器皿成品的价值,更多是体现在创意设计和艺术文化内涵上。结合中原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文创开发文创类的玉雕器皿作品,并在玉雕技术、设计上要不断创新,提高附加值。

       2. 结合市场需求,尽量避开大件器皿件的创作,适当开发小件作品。在有相当充分的时间、精力的情况下,可以把玉雕产品设计得更好,活做得更精更细。

       3. 社会需求多元,定制需求迎来高需求旺盛期,新消费阶层更看重的是玉雕作品的个性、独特、符合个人品位,定制一件独一无二的玉雕藏品,已成为很多藏家的新玩法。玉雕师应多尝试定制业务的 开发,让玉雕产品更加贴近融入生活。

      在未来的中国,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人们更会在意自己感受的诉求,适当地满足个性和独特性,它代表的是一种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抵达的手段。市场中无论如何求变,要实现创作出符合自己精神需求的玉雕器皿才是王道,其中最重要的抓手还是玉雕作品,一个好的玉雕作品市场竞争力存在着诸多方面,设计端注入时尚元素,采用创新的设计语言,将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和时尚创意实现有效结合都是实现的手段。

       综上,我们玉雕创作者要创作的玉雕艺术,不是要玉雕器皿本身富含大量传统文化装饰元素,也不是一味地求新谋求风格异样,而是要具有人格化的人文特色和感情色彩,传统玉雕工艺美学,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蕴,是我们玉雕创作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同时,关注当下及未来文化发展趋势,以及当代的文化审美取向,让玉雕作品富含有温度和生命力,是玉雕器皿创作创新的必由之路。


热点推荐

一场玉器传承发展盛会,在“中国玉雕之乡”扬州湾头启幕

4月12日,文旅名城扬州东郊,古镇湾头长三角和田玉原料交易市场。春雨初歇,满目尽翠,一片生机。“‘运’启湾头‘玉’见未来......
2025-04-17

河南工学院召开工艺美术专业申报论证会

2025年4月2日上午,河南工学院召开工艺美术专业申报论证会。本次会议特邀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刘志钧、书记马文田、副秘......
2025-04-17
0.0720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