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查询
工艺美术师
首页 >工艺美术师 >学术观点
工美人物 褒功计划 职称评审 学术·文化
殷孝龙:玛瑙浮雕艺术的风采
发布时间:2024-12-12 10:19:01      来源:工艺中国      分享:
        浮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继圆雕之后出现的一种装饰性的雕刻技法,多刻于石壁或木桩的表面,如刻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的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佛龛的石楣上的浮雕、陕西西安唐太宗昭陵六骏浮雕等、福建各地的古代浮雕也不胜

        浮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继圆雕之后出现的一种装饰性的雕刻技法,多刻于石壁或木桩的表面,如刻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的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佛龛的石楣上的浮雕、陕西西安唐太宗昭陵六骏浮雕等、福建各地的古代浮雕也不胜枚举。泉州开元寺院内镇国、仁寿二塔上的浮雕,塔内的八十尊浮雕佛像,或庄严秀丽,或慈眉善目,或刚健威武,或雄伟壮烈,极具宋代风格。

        浮雁是在石料上面雕刻,使物象凸起的雕刻技法。它与圆雕最大的区别是,浮雕只是从前方位表现物象的“半立体感”,后方为或贴在石料上,或根据石料层情况简略雕刻。要凸起物象,自然要铲去非物象的部分,如果铲去非物象部分的深度浅,那凸起的物象就也浅,这样的雕作就称为浅浮服,反之则称为高浮雕。高浮雕比较接近圆雕。

      玛瑙的浮雕技法,可以从古代的石窟与汉代的画像砖中找到渊源关系,至于浮雕起始于何时,未有明证。

        明末清初,著名的玉雕艺人陆子冈制作的玉浮雕配件广受推崇,世人称之为“子冈”牌,其雕刻风格对后世影响甚大,而木雕与寿山石浮雕的发展,都为玛瑙浮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借鉴。虽然因为材料的缘故,在体积上和中国历代的浮雕作品相比,悬殊很大,但是中国传统的浮離艺术对玛瑙浮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当然,玛瑙作为一种案上的小型艺术,也有它独特的艺术特色。

       玛瑞浮雕的选材十分讲究色阶分明和石面的家大平整,因此最好选择色层分明的薄形石料,利用外层石色雕刻景物,以里层石色作为村底,形成自然套色。有两层色阶者,可以利用上层石色进行雕刻,下层作为衬底,或在衬底上刻薄意,犹如浮雕与壁画交相辉映。

     浮雕的创作,要求作者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根据中国画的原理进行布局,其步骤有:审石构思、噩绘勒线、铲地分层、雕刻和磨光,每一个步骤都环环相接,不可或缺。

       审石 浮雕创作的开始步骤与薄意雕刻相似,只不过薄意主要利用色皮或色块进行相石设计,而浮雕则是依照色层来构思布局。通过审石分析辨测出表面与内层石色的分布状况,以及色层的走向与深浅。依照石料的形状,先平整出底座,磨光需要雕刻的石面,用水进一步辨识石色情况,选择确实相应的题材,设计出雕刻的方案。

       墨绘勒线 有人说浮雕是立体的画,既是画当然要讲画的章法,浮雕的墨绘有两种方法,有的艺人毕业于美术专业学校,能购练地画出构图。他们一般先在纸上勾勒出要雕刻的石料形状,在这个形状中画出构想的稿图,然后依样绘到玛瑙上,有点艺人经过长期实践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直接在玛瑙石上番绘出要雕刻的图案,简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浮雕的勒线没有薄意要求那样严密,只是勒线要深些,以使铲地时能清晰地看出设计的图案。

       铲地分层 艺人按石料色层的厚薄进行铲地。其目的是为了分出所表现景物的层次。铲地用平口卡凿或手凿铲餘画面空余的部位,其深度以显路出里层的石色为准。大面积的底地铲平后,才用小钻头,去铲剔掉景物之间细小的空隙。如果石料的色泽有三层以上,可考虑作为多层浮雕,效果自然更佳。铲地达到预定的层次后,才着手进行累物的雕刻。

       雕刻 铲地结束后,主要进行景物的雕饰。先从主景、近景最突起的景物开始,逐步往里层雕刻,这个过程十分讲究所表现的物象的透视关系,近最与远景的关系。在同一色层中因为景物的前后与大小的不同,雕刻的厚薄也相应不一样,这种大小、厚薄的关系拉开了前后的距离,能让人的视觉产生层次的感觉,同时也更能突出主题。

      磨光 由专用磨光艺人负责,要注意保留雕刻的神韵与细节,使作品外表光滑明亮,充分体现出玛瑙的天然色泽与作品的精神。最后还要配上木、石或者角质的底座,方为成品。

      玛瑙浮雕作品取材广泛,特别适宜表现古典文学、历史設事等场面大而有情节的题材,如《赤壁怀古》、《三顾茅庐》、《踏雪寻梅》、《紫气东来》等;山水融材电是浮雕作品善于表现的内容,如《寒江独约》、《山中访友》、《秋山行旅》等,这些题材充满了诗情画意;花鸟题材多表现人们喜间乐见的吉祥内容,如《松鹤同春》、《花开富贵》等等。浮雕作品,以其场面热烈,俏色分明,层次清晰,题材雅俗共赏的特点,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一定能出现更优秀的玛瑙浮雕作品。技艺是苦练出来的,兴趣、爱好和执着是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生活是源泉,很多东西是从生活中品味出来的。虽然我从事雕刻年限不多,但我爱好艺术,经常雕刻时废寝忘食、如痴如酔。有一份耕耘便有一份收获,有一些探索便有一些发现,我将沿着这条艺术之路走下去,为创作更多的好作品而努力。


热点推荐

一场玉器传承发展盛会,在“中国玉雕之乡”扬州湾头启幕

4月12日,文旅名城扬州东郊,古镇湾头长三角和田玉原料交易市场。春雨初歇,满目尽翠,一片生机。“‘运’启湾头‘玉’见未来......
2025-04-17

河南工学院召开工艺美术专业申报论证会

2025年4月2日上午,河南工学院召开工艺美术专业申报论证会。本次会议特邀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刘志钧、书记马文田、副秘......
2025-04-17
1.619235s